在骨科植入耗材市場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3D打印骨科植入物的商業化也進入了加速跑狀態。創新驅動型的骨科植入物制造商,通過創新驅動的研發在骨科植入物細分領域中打造自身的競爭壁壘。而3D打印技術正是骨科植入物創新的驅動力之一,深耕增材制造應用的企業已建立起競爭優勢。
2022年1月9日,來自阿曼德國科技大學(GUtech)的工程師與建筑專家COBOD和CEMEX合作,建造了他們所說的有史以來最大的3D打印建筑,是由貨真價實的全混凝土打造。這也是COBOD和CEMEX繼2021年底完成安哥拉3D打印房屋后的又一次聯手亮相,南極熊也驚訝于這兩家建筑公司非凡的建筑3D打印能力。
近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進入倒計時。在北京冬奧會的背后,有著來自我國高等院校對于雪地運動裝備的技術支持。本期,分享兩款為冬奧會運動員定制的防護頭盔,其中一款是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滑雪頭盔,技術源于航天科技;另一款是雪車頭盔,來自東莞理工學院參與“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項目,其中用到了3D打印技術。
2022年1月12日,鄭大一附院大血管外科宋燕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兩例高難度主動脈手術,術后患者恢復順利。一位50歲的男性患者,以“腹痛1月余”為主訴入院,外院CTA提示:腹主動脈瘤樣擴張,累及腹腔干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和雙腎動脈。
新化縣8歲女孩婷婷(化名)從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她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隨著年齡的增長,婷婷的脊柱畸形越來越明顯。2021年1月5日,從湖南省兒童醫院獲悉,婷婷在湖南省兒童醫院成功接受脊柱矯形手術,站直了看世界。同時婷婷還享受到了先天性結構畸形救助項目救助,減免了3萬元醫療費用,減輕了家庭負擔。
來自伯明翰大學和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 3D 生物打印技術,可用于治療慢性傷口。這種名為懸浮層增材制造 (SLAM) 的方法能夠打印出一種新型生物材料,該材料可準確模擬哺乳動物皮膚的結構。
2022年1月5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功能亞專業團隊與麻醉科密切配合,為百歲老人實施采用3D打印輔助微創球囊壓迫技術,術后老人面部疼痛完全緩解,無其他不適癥狀,成功解除困擾其五年多的三叉神經痛。
鈦合金因具有較高的比強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耐腐蝕性等優點,在生物醫療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常作為骨科植入體材料,其中,Ti6Al4V合金是最為常用的一種鈦合金。然而致密 Ti6Al4V 合金彈性模量為 110GPa,遠高于人體骨彈性模量(0.02-20GPa),植入人體后會產生應力遮擋現象,導致骨吸收、皮質骨逐漸變薄,甚至發生植入體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