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家對3D打印金屬零件的需求越來越多,為回饋廣大新老客戶對魔猴網3D打印平臺的支持,值此五一佳節臨近,魔猴網特推出3D打印不銹鋼半價活動。
荷蘭機器人公司MX3D已完成鋼橋的 3D打印 ,該橋將于明年在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上安裝。設計師 Joris Laarman 與 機器人制造技術初創公司合作 ,建造了12米長的人行天橋,該橋將在10月20日至28日的荷蘭設計周上進行預覽
毫無疑問,3D打印(在工業上也稱為增材制造; AM)已經正在引發制造轉型,從快速交付備件到定制化生產,增材制造技術可以幫助簡化設備維護,加速研發過程以及通過功能為導向的設計來提升產品性能。
同時,材料工程師正在積極擴展可3D打印材料的界限,不僅包括塑料和金屬,還包括納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等,3D打印正在逐漸成為主流制造技術。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來共同領略3D打印納入主流制造技術的挑戰與現狀?!?/span>3D打印成為主流制造技術的最新狀態》將分為上下兩篇來進行行業發展透視,上篇將聚焦在3D打印納入主流制造技術的基礎建設部分。
鋼是以鐵為主要成分的合金,在我們周圍有比鋁還高的出現頻率。這種材料雖然比鋁重一些,但比較容易處理,且不銹鋼等合金有不易生銹的特點。實際上一部分不銹鋼既有不銹性,又有耐酸性(耐蝕性)。不銹鋼的不銹性和耐蝕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鉻氧化膜(鈍化膜)的形成。這種不銹性和耐蝕性是相對的。實驗表明,鋼在大氣、水等弱介質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質中,其耐蝕性隨鋼中鉻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當鉻含量達到一定的 百分比時,鋼的耐蝕性發生突變,即從易生銹到不易生銹,從不耐蝕到耐腐蝕。
金屬醫用材料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醫用材料之一,其應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300年,腓尼基人將金屬絲用于修復牙缺失。隨后,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發展,直至19世紀后期,人類成功利用貴金屬銀對患者的膝蓋骨進行縫合(1880年)。人類利用鍍鎳鋼螺釘進行骨折治療(1896年)后,才開始了對金屬醫用材料的系統研究。20世紀30年代,隨著鈷鉻合金、不銹鋼和鈦及合金的相繼開發成功并在齒科和骨科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逐步奠定了金屬醫用材料在生物醫用材料中的重要地位。70年代,Ni-Ti形狀記憶合金在臨床醫學中的成功應用以及金屬表面生物醫用涂層材料的發展,使生物醫用金屬材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