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艦載戰斗機來說,集成在機身內部的登機梯具有很大實用價值,使飛行員和維護人員在上下飛機時可徹底擺脫對外部登機梯的依賴,不再需要讓地勤移動笨重的外置登機梯在擁擠而危險的飛行甲板上跑來跑去,提高了航母甲板艦載機作業的效率和安全性。根據新浪軍事爭鳴欄目,細心網友發現,航空工業沈陽所王向明團隊通過3D打印技術探索為國產艦載機制造輕量化內置登機梯,或填補一項空白。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新型3D打印晶格結構,這種結構綜合了超輕結構和高剛度的優勢,打破了之前認為需要展示此類特性的Maxwell設計規則。他們為此專門開發了一個設計軟件,使用他們編寫的拓撲優化軟件,創建了兩個由微架構桁架組成的獨特單胞設計,其中一個被設計為具有各向同性(相同和全方位)材料特性。
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創造了光敏的3D打印人造“肌肉”,能夠按需改變其外觀和形狀。該機器人設備基于一種新穎的水凝膠,其靈感來自于魷魚,烏賊和章魚中的適應性細胞。一旦受到光刺激,彈性材料便能夠收縮并改變顏色,從而有可能在未來的消費電子產品或軍事偽裝中得到應用。
根據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首臺增材制造沖擊式水輪機真機轉輪在該公司研制成功并交付,標志著哈電電機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20年11月30日,3D打印技術公司RYUJINLAB在韓國推出了金屬3D打印服務,供公眾使用。從2012年開始,全球3D打印行業發展迅速,并且每年以大約30%的速度增長。
來自蒙特利爾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的Candian研究人員團隊使用3D打印設計了一種紡織物,該紡織最多可吸收96%的沖擊力而不會破裂。該團隊從蜘蛛網的自然特性中汲取了靈感,通過加熱聚碳酸酯(PC)制成膠粘劑,為電話和其他易碎技術設備制造了耐用的3D打印覆蓋物。選擇PC長絲是因為它在通過熔融長絲制造(FFF)3D打印機擠出時粘度低。將來,這種3D打印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防彈玻璃,甚至可以應用于航空領域,作為飛機發動機的保護涂層。
來自俄克拉荷馬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群學生和研究人員已經使用3D打印來生產低成本的氣象站。該設計基于大學大氣研究公司開發的開源計劃,該計劃是3D打印自動氣象站(3D-PAWS)計劃的一部分,具有100多種增材制造的組件。在俄克拉荷馬州對氣象站進行測試后,科學家將其在八個月的過程中與商用級氣象站的功效和耐用性進行了比較,并獲得了可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