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封面新聞報道了一例腰椎多節段全椎整塊切除3D打印個體化人工椎體置換重建手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李濤教授團隊,將患者李先生長滿腫瘤的腰椎椎骨整塊切除,并用3D打印技術為他重建了人工椎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腫瘤復發的風險,并保存了功能。
普林斯頓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受大自然啟發的全新多孔結構——它可以進行3D打印。這種新穎的結構基于骨骼和木材等材料,具有稱為旋節線微結構的特殊孔,這些孔可以被修改和微調,以實現各種零件性能和行為。包含這些旋節線微結構的物體通常比完全密集的對應物更輕,同時提供可定制的剛度曲線。
據了解,restor3d在第五輪風險投資中已籌集了2300萬美元(截至目前,通過幾輪投資已從多家投資者中籌集了總計 4200 萬美元的資金),用于3D打印技術重建和修復人體的研究中。
2022年3月28日,西安市第三醫院骨二科成功完成市級醫院首例 “3D打印腕關節置換術”,為一位橈骨骨腫瘤患者保住上肢,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目前病患已出院,這是科室繼開展 “髖、膝、肩關節置換術” 后,在骨科領域關節置換術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科研機構的研究團隊,在一項研究工作中采用定制式3D打印鈦合金多孔內植物進行大段骨缺損的修復,實現了患者早期肢體功能恢復及遠期”內植物-骨”界面的可靠融合,療效顯著提高。
2022年3月14日倆家機構對外發布了該項目的最新科研結果,宣稱已經開發出了這種3Dicom AI人工智能軟件,該軟件能夠在四分鐘內以91%的準確度自動創建顱骨植入物。
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鈦合金植入體,替換人體的骨骼,在國內已經有不少的案例,包括髖關節、脊柱、胸骨等。那么印度在這方面的進展如何呢?
3D打印在植入物方面可以發揮的優勢是,通過采用正確的設計,種植體可以模制成更接近人體骨骼的形狀和硬度。而有趣的是為了更加接近人體骨骼的形狀和硬度,可以采用更為“自動化”的建模方式。
簡介:由于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患者的需要定制植入物的形狀,并且可以準確控制植入物的復雜微觀結構,因此可以實現植入物的形狀和力學性能對身體的雙重適配。 在骨科植入醫療器械領域備受青睞,發展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