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工作室3D打印Bitoy玩偶向披頭士致敬
魔猴君 行業資訊 3505天前
臺灣知名設計工作室Bito以動態影像設計(Motion graphic design)為核心,曾規劃2013 TEDxTaipei主視覺設計、參與2014金曲獎入圍名單影像設計,并制作歌手林俊杰及Jason Mraz、陳綺貞、盧廣仲及陶喆的MV。今年,首度跨足玩具設計推出“the Bitoy”玩具公仔,用對披頭士與設計的愛,向史上最偉大、最勇于創新的搖滾樂團甲殼蟲致敬。
來自紐約的專業團隊,相信影像設計的力量可以改變世界的Bito,自2013年6月創立以來,一直以動態影像業務為主,秉持“Make a difference, and together we can do great things”的理念,創辦者劉耕名導演每年都會帶領團隊突破框架、挑戰陌生的領域。這次,他們憑借“好玩”的初衷,透過“Bito+Toy”概念制作玩具公仔,并以搖滾樂團the Beatles為意象,把腦中充滿生命的圖像組合起來,為大家帶來充滿驚喜與愛的設計—“the Bitoy”。
Bito集結導演、平面設計師、數位藝術家、插畫家與動畫師,擅長展現獨一無二的影像風格,過往項目中也不乏替客戶作品創造角色,然而都僅限于影像作品里。對于Bito而言,角色能建立情感記憶點又能延續品牌故事,讓影像訊息傳遞事半功倍;因此“the Bitoy”項目首次將計算機中虛擬的角色實體化,是相當讓人期待、很Cool的項目。
“the Bitoy”以英國搖滾樂團甲殼蟲第十一張專輯、同時為披頭士解散前最后錄制的錄音室專輯《Abbey Road》專輯封面為意象,由平面設計師將經典場景作轉化,以圓潤精簡的線條重塑角色型態,再由3D動畫師軟件模擬造型、利用3D打印機打樣后,用樣品與玩具廠商一同討論。實體化、商品化有別于在計算機中做設計,有許多細節如材料特性、安全性、耐用性…等需要考慮,這部分多為工業設計的范疇,但透過和廠商的反覆討論,舉凡制作的材質、可動的關節及展現的姿態等想法能一步步實現。
最初發想“the Bitoy”時,劉耕名導演想起的是紐約許多設計工作室的書柜或桌子上,都會有一組造型特殊、令人愛不釋手的設計師玩具。因此,在開發“the Bitoy”玩具公仔時,希望既可以美觀陳列,又能方便把玩;于公仔的大小設計上,便以易于把握的10.5 cm為高度。外盒設計更結合宏都拉斯插畫家Wilmer Murillo的插畫設計,以藍、黃色系的亮眼圖騰,呈現岀Bito在the Beatles身上學習到的”勇于創新”和"熱情”,這打破玩具外盒純包裝的功能性,讓包裝成為值得收藏的場景之一。
具有實驗性質的“the Bitoy”,在市場上也有別于傳統玩具公仔直接通過渠道鋪貨銷售,以眾籌網站“嘖嘖(zeczec.com)”為平臺、以社交平臺為媒介,專門針對設計師群體做宣傳。上線48小時即達成募資目標,而上線20天便已超越募資目標308%,達到146萬元新臺幣,銷售306套,每套售價為3600元新臺幣,在設計、音樂、動畫與玩具等不同的圈子中投下震撼彈,包含知名設計人聶永貞、玩具收藏家黃子佼、音樂人五月天、瑪莎都點名推薦。(文章來源:天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