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醫院:巧用“3D打印+肉毒素”治療中風后痙攣性癱瘓
魔猴君 行業資訊 1047天前
說起肉毒素,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微整形、瘦臉、除皺”等醫美項目,但肉毒素被運用于神經治療方面,大眾還知之甚少。近期,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南科大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在3D打印導板兼支具的引導下,為一名來自重慶的肢體痙攣導致運動障礙患者注射肉毒素,使其迎來了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的曙光。
赴深圳尋求希望
兩年前,一場意外的腦出血改變了60歲陳先生的美好人生。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在當地醫院接受顱內血腫清除術后,陳先生依然遺留了運動神經損傷的問題。雖經兩年多的治療,但療效非常微弱,陳先生依然肢體僵硬、不能活動,這讓他一度感到絕望。
據悉,很多患者中風后會出現癱瘓肢體張力增高,肢體僵硬強直,痙攣性癱瘓,進而活動受限。肉毒素是一種嗜神經毒性藥物,注入肌肉后,作用于神經肌肉接頭的突觸部分,可抑制乙酰膽堿(Ach)的釋放,阻斷神經和肌肉之間的信息傳導,使肌纖維不能收縮而使肌痙攣緩解。
近年來,南科大醫院通過3D打印導航下精準地注射肉毒素,這項創新技術大大降低了腦卒中患者癱瘓肢體張力,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已經有了較好的臨床療效。陳先生在媒體上了解到南科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紅軍使用肉毒素治療腦卒中后肢體肌張力障礙患者的成功案例,便從重慶到深圳求醫。
精準注射肉毒素,3D導板來幫忙
肉毒素治療肌肉痙攣固然有效,但上肢手部精細運動肌肉非常細小且數量較多,常規B超或肌電引導下肉毒素注射不夠精準,療效有限,如何將肉毒素精準注射到痙攣的肌肉中成為難題。陳先生入住南科大醫院神經內科病房后,楊紅軍決定獨辟蹊徑,采用一個更大膽的創新方案為其進行精準肉毒素注射。楊紅軍聯合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智能與數字外科創新中心裴延軍教授,對陳先生右上肢CT圖像進行重建,設計虛擬導板后打印出3D手模型。
為實現肉毒素注射精準定位,楊紅軍將解剖定位和電生理定位相結合。在虛擬3D重建圖中,醫生可非常清晰地“解剖”出支配手及腕運動的每一條小肌肉,并可根據陳先生肢體痙攣癱瘓的癥狀,選定導致肢體痙攣的肌張力增高肌肉,作為肉毒素注射的靶點;在虛擬的上肢解剖圖中標定靶點,規劃出注射肉毒素進針路線,避開重要的神經血管,以最安全便捷的路徑進入靶點,然后在虛擬3D重建圖的特定部位皮膚上設計導板和導孔,對導板進行3D打印并消毒。術中,楊紅軍將導板戴在患者患肢上,通過導孔將注射針準確地穿刺到目標肌肉,做到精準“解剖定位”。為了進一步提高療效,他還運用“電生理定位”,通過電刺激靶肌肉,引起肌肉收縮,并根據腕關節、手指運動,判斷最佳注射靶點。通過上述解剖和生理定位,可以將肉毒素精準注射到痙攣肌肉中。
此外,3D打印手模型還是一個支具“矯形器”,可模擬手最佳功能位置,在精準注射肉毒素后有效降低肌張力,將手固定于功能位置,最大限度地恢復手功能。
3D打印手模型導航一舉兩得
在陳先生的手術中,只見3D打印手模型導板完美地貼合著其手臂。楊紅軍首先通過導板上的導孔將電極針穿刺到標定的靶點;隨后啟動電極針的電刺激,陳先生的目標肌肉出現節律性收縮,使腕關節、手指也出現節律性運動。楊紅軍調節電極針,使運動幅度加大,并將電極針作為最后靶點,拔出電極,通過電極套管針注射適量肉毒素溶液,依此方法,逐步完成其余靶肌肉的肉毒素注射。
因陳先生受影響的肌肉較多,楊紅軍耐心地對每一處肌肉進行注射,半小時后,其右上肢已全部注射完畢。術后,楊紅軍將3D打印手模型固定在陳先生的手臂上,利用其撐開患肢并給予支撐,矯正手部畸形。3D打印手模型導板可謂“精準導航”和“矯正支撐”一舉兩得。
術后,陳先生并未感到明顯疼痛,很快就出院了,目前在進一步康復中。讓陳先生感到驚喜的是,過去,他僵硬緊握的右手需要用力才能掰開,這次術后僅1周時間,其右手竟然可以自然伸開。
據悉,南科大醫院神經內科引進學科帶頭人楊紅軍后,已開展3D打印導航介入疼痛治療等新技術。此次神經內科創新性地將3D打印導航技術與肉毒素注射結合,為傳統肉毒素治療賦予精準治療的新活力,并創造性地使導板這種精準支具,為治療腦卒中后肢體痙攣提供了新方案,將有效提高腦卒中后肢體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
來源:https://www.3ddayin.net/xinwenpindao/guoneidongtai/41503.html